《一只特立獨行的豬》是王小波老師的一篇文學隨筆,初次拜讀很容易被它獨特的名字吸引。在那個知青上山下鄉多達8萬人的年代,《一只特立獨行的豬》像一面鏡子,折射著時代的殘影和王小波的內心。
書中這只特立獨行的豬,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肉豬,它長得又黑又瘦,兩眼炯炯有光。它像山羊一樣敏捷,一米高的豬欄一躍就過,像貓一般敏捷,總是四處游逛,完全不同于那些只會吃喝拉撒的“大眾”豬。豬兄會模仿汽車響、拖拉機響的各種聲音,也會去村寨外找那些沒有被生育搞變形的母豬,他特立獨行的派頭深受知青們的喜愛,他們羨慕豬兄的灑脫與不羈,羨慕它的不受約束。領導則痛恨它說這豬不正經,有一次豬兄因為亂叫誤導大家提早收工惹來了殺身之禍,在槍林彈雨中它機敏應對、敢于斗爭,最終成功脫逃。它是如此特立獨行,除了這只豬,還沒有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。
此書句句寫豬,字字寫人。豬尚且如此,人如何還能理所應當地接受所謂的標簽與框架?再看王小波老師,主流文學界一直對王小波不予置評,盡管他在很多大學生中已是偶像級人物,但他并不是“作協”會員,文學史里也沒有他的名字。主流評價對他的文學也保持沉默?!拔蚁嘈抛约河形膶W才能,我應該做這件事”,這是王小波在父親和外界的壓力下對堅持寫作的回應。在那個年代,老舍跳了太平湖,胡風關了監獄,寫小說看似是一個自我毀滅的前途,但王小波沒有接受時代的框架與定義,只跟隨自己的信念。他曾提到自己選擇寫作是一個“減熵”的過程,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堅持自己的判斷,充分認識你自己,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。
“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達到的最低目標。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,我就認為它不值得一做;某個人有悖于我的心胸,我就覺得他不值得一交;某種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,我就會以為它不值得一過?!痹跁?,王小波提到了“心胸”,此心胸非寬容的胸懷,而是一顆能認清自己、判別是非的玲瓏之心。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,不光設置動物,也設置自己。在這處處被規定,被框架的環境下,人有了心胸,就可以用它來改變自己的生活。我們要像這只特立獨行的豬一般,人生不只是日復一日的消耗與重復,不能輕易接受標簽與不必要的束縛,以一顆玲瓏之心去辨別是非,從心而做,在不被定義的軌跡中發現細小的快樂。這本書最后的《工作與人生》中提到,人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樂趣,這也是一種巨大的好處。是啊,有什么還會比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并為之努力還快樂的呢?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一只特立獨行的“豬”。(胡惠云)
Copyright ? 2018 廣州市公路工程公司. 粵公網安備第:44010502000146號 ICP備案:粵ICP備11043051號-1Powered by vancheer
Copyright ? 2018 廣州市公路工程公司. 粵公網安備第:44010502000146號 ICP備案:粵ICP備11043051號-1
Powered by vancheer